李中志
不管是「下鄉親民」還是「走入民間」,從堯舜到兩蔣,到老李扁馬,都是統治者喜歡掛在嘴邊的口號。老百姓聽多了,即便是躲在草山行館的獨裁者講的,也見怪不怪,反正有這個心,總是比沒有好。可怪的是,失去江山本來就回到民間的綠營,也此起彼落呼籲要「下鄉親民」「走入民間」。
這原本也沒什麼不好,但仔細瞧瞧,要不就是那些地方派系傾軋的老戲碼,要不就是出去接受自己群眾的歡呼取暖。加上馬政府毫不費力就能用扁案讓民進黨這漏屋夜夜下雨,讓這屋漏下的人夜夜騷動。圍繞著的所謂群眾其實也只是一群本來就一天看數小時政治談話節目的師奶師公,然後宣稱這就是台灣群眾。這也無所謂,反正每個區塊本來都要有人照顧,但當其他同志要去找回更大的群眾時,這群人就開始指責同志背棄群眾。更绝的是,當有些群眾不小心走錯台,或基於認同更高的理念來支持,三言兩語就開始教訓人,說什麼人家被奴化啦,被洗腦啦,奴才性格啦,被愚弄啦,反正就是國民黨以前罵我們那一套。阿扁個人失足事小,綠營自己把路走窄才是大問題,不斷把獨派的論述化約到不何時宜的口號。
群眾在哪?我們來看看這個陸委會委託政大9/15/2004 -- 9/19/2004與4/17/2009 到 4/20/2009關於台灣和中國關係的兩次調查。
民眾有下面幾種不同的看法:
1. 儘快統一 1.6%(2004)/1.2%(2009);
2. 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 11.0%(2004)/7.6%(2009);
3. 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 40.7%(2004)/35.0%(2009);
4. 永遠維持現狀18.8%(2004)/27.0%(2009);
5. 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 18.7%(2004)/15.1%(2009);
6. 儘快宣布獨立 6.9(2004)/6.7% (2009);
7. 沒有作答0.2%(2004)/7.4%(2009);
8. 無意見 1.1% (2004);
9. 不知道 0.9%(2004).
雖然四年之間,一些數字的變化有較細膩的意義,但基本盤事實上是幾乎沒有變化的;可是2008選舉結果顯然沒有反應出民眾對兩岸關係的期待。為什麼?有三個因素。
因素一:綠營被視為等同於認同 6 儘快宣布獨立的陣營;而不幸的是,本土陣營的論述能力除了大力承認這點外,毫無能力把藍營也打成只認同1或2的陣營。
因素二:綠營內部道德的敗壞,阿Q地以更壞的國民黨來當遮羞布,如此一來,少掉許多認同3或4的選民。
因素三:綠營內部互鬥,寧可讓敵人漁翁得利,也不願黨內敵對派系壯大,因此又牽制住認同5或6的選民。如此綠營焉能不敗?又焉能再起?
其實在獨派陣營內,對非政治人物而言,因置身事外,相對的客觀,因素二和三較容易被反省,但要去除因素一則必須跳出本身的歷史框架。否則跟本無法與認同3佔三分之一強的群眾溝通。以上個月三個海內外的獨派教師團體的聯合年會為例,才來幾個獨派但講法進步的年輕人就讓不少與會人士吹鬍子瞪眼睛了,更別說有個人對大老說「看看啦,以後再決定獨立或統一」!
是的,群眾是根本。綠營的當務之急,是去找回群眾,但不是去驗收群眾還剩多少,更不是隨著馬政府設定的議題打爛仗。如果綠營的光譜能從以上調查認同3分布到認同6的群眾,何事無法完成?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